台灣名醫網
您的位置:首頁 > 耳鼻喉科 > 耳脹耳閉

耳脹耳閉

馮醫師2023-11-10139

[定義]

耳脹耳閉是指以耳內脹悶堵塞感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耳部疾病。新病者稱為耳脹,久病者稱為耳閉。

[中醫辨證及治療]

風寒外襲證

主要臨床表現:耳內脹悶、不適或微痛,耳鳴,自聽增強,聽力下降,可伴有鼻塞、流清涕、頭痛、發熱惡寒等症;舌質淡紅,苔薄白,脈浮緊。

治法:祛風散寒通竅。

主方:荊防敗毒散(《攝生眾妙方》)加減。

方歌:

人參敗毒茯苓草,枳桔柴前羌獨芎,

薄荷少許薑三片,四時感冒有奇功,

去參名為敗毒散,加入消風治亦同,

若須消散瘡毒腫,去參加入荊防風。

風熱外襲證

主要臨床表現:耳內脹悶不適或微痛,耳鳴,自聽增強,聽力下降;可伴有流濁涕、頭痛、發熱惡寒等症;舌質紅,苔薄黃,脈浮數。

治法:疏散風熱通竅。

主方:銀翹散(《溫病條辦》)加減。

方歌:

銀翹散主上焦屙,竹葉荊蒡豉薄荷,

甘桔蘆根涼解法,清疏風熱煮無過。

肝膽濕熱證

主要臨床表現:耳內脹悶堵塞感,耳內微痛,耳鳴,自聽增強,聽力下降;煩躁易怒,口苦口幹,胸脅苦悶;舌紅苔黃膩,脈弦數。

治法:清肝泄膽通竅。

主方:龍膽瀉肝湯(《醫方 集解》)加減。

方歌:

龍膽瀉肝梔芩柴,生地車前澤瀉偕,

木通甘草當歸合,肝經濕熱力能排。

脾虛濕困證

主要臨床表現:耳內脹悶堵塞感,日久不愈,聽力漸降,耳鳴;可伴有胸悶納呆,腹脹便溏,肢倦乏力,面色不華;舌質淡紅,或舌體胖,邊有齒印,脈細滑或細緩。

治法:健脾化濕通竅。

主方:參苓白術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加減。

方歌:

參苓白術扁豆陳,山藥甘蓮砂薏仁,

桔梗上浮兼保肺,棗湯調服益脾神。

氣滯血瘀證

主要臨床表現:耳內脹悶阻塞感,日久不愈,甚則如物阻隔,聽力明顯下降,逐漸加重,耳鳴;舌質淡黯,或邊有瘀點,脈細澀。

治法:行氣活血通竅。

主方:通竅活血湯(《 醫林改錯》)加減。

方歌:

通竅全憑好麝香,桃仁大棗與蔥薑,

川芎黃酒赤芍藥,表裏通經第一方。

[中成藥]

風邪外襲者可服防風通聖丸,肝膽濕熱者可服龍膽瀉肝丸,脾虛濕困者可服參苓白術丸,適用於氣滯血瘀者可服丹七片。

[外治]

治療本病以通利耳竅為原則。

滴鼻法:選用消腫通竅的滴鼻劑滴鼻,保持鼻竅通暢,利於耳竅積液排出。

針刺法:主穴取耳三針(耳門、聽宮、聽會)、中渚、翳風;外感風邪配外關、曲池、合穀;肝膽濕熱證配太沖、陰陵泉、俠溪;脾虛濕困證配足三裏、中脘、陰陵泉;氣滯血瘀證配太沖、膈俞。

鐳射療法:氦氖鐳射照射患耳,促進局部炎症吸收和抑菌作用。